《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材料一中的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为了克服“诸侯”的弊端,秦始皇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从材料三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秦国哪一位国君的支持?他的变法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概括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你认为商鞅变法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经典史诗巨制《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从幼年到老年,经历了风险继位、掌握大权、用贤变法、尊王攘夷、大战匈奴、出使西域、巫蛊为乱、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成为一代霸主而跌宕起伏的一生。下列关于汉武帝治国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B.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官员
C.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 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
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