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在新法推行的一两年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在新法推行的一两年里,秦国百姓都说新法不更。新法推行10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家富国强,百姓纷纷说新法好。新法推行约20年,太子秦惠文王即位,杀害了商鞅,但不废除新法。新法推行了130年,秦终于灭亡了六国。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商鞅制定的新法中如何对待以下几种人?

努力耕作的农民

②作战有军功的士兵:

③犯法者的邻居:

④没有军功的贵族弟子:

2秦国百姓对新法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商鞅死后,新法继续在秦国推行,结果如何?

4材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1)①免除徭役②按军功大小赏赐爵位和田宅③实行连坐④没有爵位 (2)从反对到拥护。变法使秦国“道不拾遗,家富国强”。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5)改革新兴地主阶级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从商鞅变法内容可以看出,商鞅对待①努力耕作的农民是免除徭役;对②作战有军功的士兵是按军功大小赏赐爵位和田宅;对③犯法者的邻居实行连坐;对④没有军功的贵族弟子是没有爵位。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在新法推行的一两年里,秦国百姓都说新法不更。新法推行10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家富国强,百姓纷纷说新法好。”可以看出秦国百姓对新法的评价从反对到拥护。原因是:变法使秦国“道不拾遗,家富国强”。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死后,新法继续在秦国推行,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分析材料二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大意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因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了商鞅的改革的主张,商鞅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3材料五中“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他采取了什么制度取代禅让”?

2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朝代

3这一王朝是被谁灭亡的?

 

查看答案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C.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查看答案

在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全国军事的官吏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查看答案

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先河。为此采取的举措是

A推行郡县制

B.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C.开创科举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