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城市的出现
⑤磨制工具的发展
⑥定居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孔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把贵族学传播到民间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什么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铜像的落成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在新法推行的一两年里,秦国百姓都说新法不更。新法推行10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家富国强,百姓纷纷说新法好。新法推行约20年,太子秦惠文王即位,杀害了商鞅,但不废除新法。新法推行了130年,秦终于灭亡了六国。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商鞅制定的新法中如何对待以下几种人?
①努力耕作的农民:
②作战有军功的士兵:
③犯法者的邻居:
④没有军功的贵族弟子:
(2)秦国百姓对新法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商鞅死后,新法继续在秦国推行,结果如何?
(4)材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