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一组图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2)今年(2016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3)材料中的图片记录了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指出图②中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简述图与图、图的关系。

 

(1)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中共一大也给分);力挽狂澜——遵义会议。 (2)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因为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最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中国奠定了基础。 (3)字母C。 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的相关史实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理解可知“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力挽狂澜”指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本题考查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方针,符合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3)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图片中的C代表的是深圳。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的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下列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

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沿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1940年)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

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跟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控制中原。(《邓小平文选》)

(2)传记的描述需有广阔的视野。下列史料中,为挽救“国民经济”,邓小平在农业和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领域各提议了什么重大举措?

邓小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岁月,是他的最后20年(1977—1997年)。这时他面对的复杂局面是:1文化大革命走到尽头,……国民浪涌到了崩溃边缘。2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3“四小龙”悄然兴起。(摘编自袁伟时《觅路与清障》)

(3)传记的价值在于借鉴。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查看答案

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材料四:“(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选自《尼克松回忆录》

(1)在材料一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后,国际舆论将重庆评为全球第三英雄城市。当时的第一英雄城是英国伦敦,多次遭到德国飞机轰炸,但市民没有被炸垮。第二英雄城是苏联的莫斯科,打破了德军的闪电战计划……

材料

 

 

材料三

二战”期间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1)与伦敦和莫斯科相比,重庆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役,但同样被国际舆论评为英雄城市。请用相关史实

说明其理由。

(2)列举“艰苦的五年”中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

(3)概括材料三中罗斯福的主张,并指出该主张成为现实的标志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材料一中的“共和之路”指的什么?结合材料一,谈谈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正确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

(3)对比材料一二,你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16年德法之间的某次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据统计,这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材料三

使纳粹国家接收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四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有评论说:当今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不由一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1)图一中对峙的双方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在图二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什么战役?依据材料二归纳,这场战役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3)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从时代主题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