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无疑是位先驱,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这部“奇书”是
A.《马可·波罗行记》
B.《天文夜谭》
C.《战争与和平》
D.《荷马史诗》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商人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该制度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之于会议之外……。协定签订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文件:……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1)材料一中的“当事国”指哪个国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2)材料二中“文件”指的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英法美等国在对待法西斯势力的态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他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在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材料二
一位驾驶坦克的士兵说:“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们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蒙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引自《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材料三
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写道:“(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哪两个?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除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坦克之外,在这次战争中还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举两例)?
(3)材料三中的描述指的是哪次战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