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某市九年级(1)班学生在对国际...

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某市九年级(1)班学生在对国际格局的变化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九国公约》签订

(2)材料二是在构建“战后和平制度”时签订的与中国有关的条约,以上两个条约对于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三:“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3)材料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材料四: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

(5)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2)弱国无外交。 (3)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宗教矛盾、民族冲突、领土争端、霸权主义等。(任意两点即可) (5)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1919年1月,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其目的是为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但被英、法、美所操纵,主要是对战败国的惩罚和对其海外殖民地的重新瓜分,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的矛盾,会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这两次国际会议都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暂时的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认识。1919年1——6月的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等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拒绝,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日本继承。1921——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由美、英、日操纵,其中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弱国无外交。 (3)本题考查冷战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了北约。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建立华约,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形成,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四的“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宗教矛盾、民族冲突、领土争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5)本题考查学生对构建和谐世界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请写出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中发现美洲的欧洲航海家的名字和另一位著名航海家麦哲伦的贡献。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二所示交通工具以什么为动力?图三所示产品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依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表)

曝光企业

代工产品

曝光内容

武汉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苏州某科技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4)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

(5)从材料三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常常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境地。对此,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诺曼底登陆 

图二 雅尔塔会议  

图三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图四 日本签署投降书

(1)图一中的军队是哪国军队?该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图二拍摄于何时?照片中坐在前排的三位人物分别是谁?

(3)指出图三和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4)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以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为背景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     )

A. 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    B. 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很尖锐

C.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    D. 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查看答案

刘丽梅在学习世界现代史时,做了以下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法西斯逆流在欧洲、亚洲泛滥

C. 二战后,东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