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材料二 电灯亮起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材料二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远了,飞机飞起来了。

——选自川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剧、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四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对于高科技这个词,人们已经讲了很多年,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但是究竟什么是“高科技”,至今人们还没有给它下一个准确无误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逐步加深。

请回答:

(1)仔细观察上述图片请回答:从图片一看,工业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图二、图三看,实现了大机器生产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述成就是在哪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这次科技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试举一例说明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直接原因: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或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大殖民地;或英国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意思相近也可);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或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或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激烈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或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一战)(意思相近也可) (3)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布信息(或答“在线购物”、“视屏聊天”“阅读新闻”等,言之有理皆可)。负面影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科技用于战争,加大伤亡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等。(意思相近即可,答出1点方可得1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分析材料一的第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这是工业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需要扩大市场和寻求原料产地,于是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电话、耐用电灯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激烈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引发了一战。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网络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连接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可以“在线购物”、“视屏聊天”“阅读新闻”、“发布信息”等。科技发展是“双刃剑”,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科技用于战争,加大伤亡等。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中国近代落后,造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对撞,交汇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思想认知的变化。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四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学东渐”时候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情况?

(2)据材料二,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3)据材料二,指出清廷主张“自开商埠”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具体体现。

(5)根据材料四中邓小平的这段话,中国确立了什么政策?

 

查看答案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邓小平关于西藏问题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提到:“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在哪一朝代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设置了什么官职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其中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是从哪个国家收回的?

(3)材料三中提到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骨肉分离之苦,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与祖国分离,是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第二次分离是哪个跳跃的签订造成的?之后被哪个国家占据了长达50年?

(4)请举出一项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史实?新时期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

 

查看答案

1775年的___________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991年____________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抗日民族英雄,如元末明初的_________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沉着应战,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查看答案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了,    ,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该地区的管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