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 ) A. 尼罗河流域 B. ...

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印度河流域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古文明中埃及文明的认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大文明的形成有相同的地理因素,都是处于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于人类生活,河流在这些文明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造就了埃及文明,古巴比伦属两河流域 ,古印度属印度河河流域,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古老的文明。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识记能力,人类文明的形成有两种因素,一是大河文明,中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是代表,一是海洋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代表,同学们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材料二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远了,飞机飞起来了。

——选自川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剧、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四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对于高科技这个词,人们已经讲了很多年,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但是究竟什么是“高科技”,至今人们还没有给它下一个准确无误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逐步加深。

请回答:

(1)仔细观察上述图片请回答:从图片一看,工业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图二、图三看,实现了大机器生产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述成就是在哪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这次科技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试举一例说明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对撞,交汇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思想认知的变化。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四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学东渐”时候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情况?

(2)据材料二,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3)据材料二,指出清廷主张“自开商埠”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具体体现。

(5)根据材料四中邓小平的这段话,中国确立了什么政策?

 

查看答案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邓小平关于西藏问题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提到:“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在哪一朝代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设置了什么官职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其中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是从哪个国家收回的?

(3)材料三中提到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骨肉分离之苦,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与祖国分离,是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第二次分离是哪个跳跃的签订造成的?之后被哪个国家占据了长达50年?

(4)请举出一项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史实?新时期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

 

查看答案

1775年的___________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991年____________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抗日民族英雄,如元末明初的_________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沉着应战,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