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1)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史实,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广大的雇农、贫农和其他农民群众,分得并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是“几千年以来以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故依据是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本题考查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实现农业合作化是避免两极分化的需要。 实现农业合作化是适应工业化,解决当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 实现合作化是帮助贫苦农民,使农民不再贫穷的需要。故答案是: 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本题考查的是1958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史实,195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故答案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土地改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____被开除出党并迫害致死。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

 

查看答案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党的好干部___等。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_;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支持下,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查看答案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