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1)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分)(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①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③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冒进④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答出1点即可得分)(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此问学生要首先分析材料表达意思:我们能制造茶壶等东西说明我国轻工业还行;但不能制造汽车、飞机等说明我国重工业落后。联系课本和问题的提示:1953年,制定实施的规划。联系课本学生就会想到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制定,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解决材料一中问题。 (2)此题是图表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首先学生认真审题仔细阅读表头文字,其次认真观察表格内数字的变化,寻找规律,最后联系课本所学知识确定答案。通过表格分析1957到1960年我国农业下降了,学生就要从这个时间段分析什么事件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当时“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学习历史就是从历史中得到启示吸取教训,“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给我们教训是重点,学生根据记忆答出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____被开除出党并迫害致死。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

 

查看答案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党的好干部___等。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_;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支持下,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