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

——北师大版八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变法”中主导力量,属于哪一政治派别?写出这一派别的一个代表人物?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进行阐发,成为领导哪一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叫什么名字?孙中山代表的这一政治派别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由此陈独秀等人在当时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1)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 (2)辛亥革命;三民主义。革命派 (3)民主、科学或德先生、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中国学习西方近代化探索的知识点。相关史实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本问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中“1898年光绪帝宣布变法”结合课本所学,《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并成立了强学会,形成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主持了戊戌变法。 (2)本问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材料二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把这十六纲领阐发为“民族 ”、“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革命。被称为革命派。 (3)此问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中“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只有这两位先生”是针对中国政治,道德,学术和思想上不足进行的运动。结合课本所学,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在道德上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在学术上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思想上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子的儒学。故“两位先生”指民主、科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  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4分)

(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

 

查看答案

在学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个单元后,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四部影片,其中不符合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是:(  )

A. 《重庆谈判》    B. 《大决战》

C. 《渡江侦察记》    D. 《西安事变》

 

查看答案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查看答案

在一幅军事地图前,一些解放军将领正在研究作战方案。从图中可以看到徐州、碾庄、双堆集等地。这预示着哪场战役即将开始  

A.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