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二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大唐西域记》

唐→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2)请将材料二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说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5)依据以上材料 ,指出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

 

(1)长安 张骞 (2)鉴真 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对外开放 (3)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闭关锁国 (5)从主动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张骞。 (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故料二表格中空白处填鉴真。鉴真弘扬唐朝文化,玄奘是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故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分析材料三的“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4)分析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的丝绸之路彰显了对外开放,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朝前期的郑和七次下西洋是对外开放的体现,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是:从主动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设立了什么官职?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 近代哪一条约的签订使台湾又一次离开祖国的怀抱?

(5)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它是(    

A.人民大学           B.清华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查看答案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种行为最早出现在哪在时期(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前后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去年的“两会”很重视“民生”问题,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  )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查看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体制创新”是指(  )

A. 新思想的萌发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清末新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