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材料一: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国家

 

下降

   45.2% 

28.4%

40.6% 

16.5% 

8.4%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现代史精要》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和三,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二)人类进入20世纪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制度的共同存在,它们之间有斗争与合作,也有相互学习,使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更多样化。请回答 

(5)写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6)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转折点分别是哪一次战役?   

(7)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8)两种制度的共同存在, 它们之间有“斗争”与“合作”,“ 相互学习”,请各举一例说明。

 

(1)美 德  (2)美:罗斯福新政;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建立法西斯政权)  (3)不能。因为改革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避免新的危机。 (4)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  (5)一战: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6)一战:凡尔登战役;  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7)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 (8)合作: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斗争:二战后,美国队苏联等国实行冷战。学习: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任选其中一个答案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图表中各国工业生产下降的比例,可以看出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是遭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联系所学内容,可知美国采取的是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度过了经济危机。根据材料三种的“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联系所学,可知德国是通过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来度过经济危机的。 (3)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的,所以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罗斯福新政知识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后,为了实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开始对外侵略扩张,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努力下,最终以失败告终。 (5)根据两次战争分析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斗争而引发的,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是非正义的;二战是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引起的,主要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是正义的。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德军未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终失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是二战的转折点。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了世界的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8)所谓两种制度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斗争如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这两种制度的合作如,二战时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美苏都是反法西联盟的成员国。这两种制度的相互学习如,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罗斯福新政采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等等。 点睛:本题考查范围比较广,涉及角度层层深入,由1929年到1933的经济危机,到美德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不同的道路,再到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最后深入到各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所以对这块知识要整体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世界大战的惨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1)请回答: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和危机”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斯大林接手作罗斯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丘吉尔

(2)请回答: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取得成就是通过什么模式?该模式在政治的弊端是什么?

材料三: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3)请回答:列宁在探索苏俄富强之路时,都进行了哪些尝试?    

材料四: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三分之二。 

(4)请回答:为应对危机,美国采取措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是有关二战结束后“两极”对峙的形势,正确的是 (   )

A. 东欧——西欧    B. 轴心国——同盟国    C. 同盟国——协约国    D. 北约——华约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包括( )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③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侵略朝鲜、越南⑤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查看答案

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是在( )

A.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期    B. 二战后

C. 一战后    D. 工业革命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