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材料四: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后来被告发。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犯大逆罪。当时,沈德潜已死,清廷下令剖棺锉尸。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他在中国开创了什么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概括材料中,哪一措施最能体现“帝方自操权柄”?

问题三:材料三图A“举子看榜图”中的举子考试相对隋唐有何重大变化?(从内容与形式作答)为什么有这个变化?

问题四:材料三图B、图C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主题?

问题五:材料四反映清朝的文化政策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1.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明朝;皇帝亲自掌握国家大权;废丞相,权分六部 3.内容:考试范围四书五经,作八股文;形式:八股取士 为加强思想控制 4.明朝设置锦衣卫;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的加强 5.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 6.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解析】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的材“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可知皇帝是秦始皇。因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也就是材料所说的三公。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的“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可知是明朝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指的是皇帝亲自掌握国家大权。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实现了“帝方自操权柄”。 问题三:材料三图A “举子看榜图”出现在明朝,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作八股文。由此可见,明朝科举的形式是八股取士,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问题四: 材料三图B是锦衣卫印,反映的是明朝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图C是军机处,反映的是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史实。明朝的八股取士、锦衣卫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明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 问题五:材料四的内容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文字狱禁锢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问题六:从秦始皇设立丞相,到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特务机构、科举八股取士,再到清朝的文字狱、军机处的设立。这些统治措施的实行,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 列宁新经济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邓小平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对图示中二战后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B. 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发展速度放慢

C. 开始复苏和繁荣    D.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查看答案

阅读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示意图。1929—1933年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 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

 

查看答案

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

 

查看答案

17世纪晚期,一位英国科学家解释自己的天文学理论时说:“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他解释的这一理论应是:(   )

A. 微积分    B. 万有引力定律    C. 相对论    D. 进化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