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分别是谁?他们在战争中发扬了什么精神?

(3)说出这一场战争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1)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黄继光、邱少云。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结束:1953年7月。标志: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军歌。材料二的人物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因此,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人物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图一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图二是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查看答案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   )

A.: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C.: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查看答案

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股份制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查看答案

“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这个会议是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里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指 (  )

①保卫和平        ②实现社会主义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发展民族经济

⑤结成军事联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