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的得到了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是什么?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是什么时期?
(2)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
(4)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5)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我国船队就曾经到达过今天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台湾地区被称为什么?
统一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提,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译意: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内,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的,都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发展。邪僻学说不流行于世,则统治的法度就可以统一明了,百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译意:北魏孝文帝说:“我国兴起于北方,定都于平城,虽然富有四海,但是各地文化习俗不同。平城是军事用武的地方,却是不适宜文治久安。如果继续在平城,要学习汉族比较先进的文化习俗,是比较困难的”)
——《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对后世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春秋战国铁制农具 图二:战国后期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纷繁,但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二的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上述变法有何意义?
(5)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2个即可)
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 《兰亭序》 B. 《女史箴图》 C. 《洛神赋图》 D. 《玄秘塔牌》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人民爱吃 B.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民族融合的影响 D.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一句歌词道尽三国纷争,以下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牧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