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说说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果导致了什么错误事件的发生?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国现代史的学习中,八年级某班各小组就中国脊梁展开了一次探究。
[甲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片]
图一:中国脊梁——毛泽东 图二:战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1)图一中“中国脊梁——毛泽东”的举动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他配得上“中国脊梁”这一称号?
(2)图二中邱少云的事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请列举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位中国脊梁。
[乙组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材料二 “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两弹元勋:( )。”
(3)材料一的话出自哪位中国脊梁?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英雄事迹。
(4)请帮乙组同学补充完整材料二,把两弹元勋的名字写入括号内。并说说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个原子弹于哪年试验爆炸成功?
(5)进过探究,请你说说中国脊梁身上有着怎样的共同品质?
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改革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 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材料一中“这样一种改革”指的是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材料二中“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3)材料三是对农村哪一制度的高度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当时产生了什么效果?
材料四 2017年两会继续聚焦三农,农村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资产沉睡,今后应切实做好盘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承包越来越受欢迎,由于普通农作物收入较低,务农人员有所减少,而通过个体土地承包后,农作物可以得到多元化种植,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种植等,从而利润得到最大化。
(4)根据材料四说说当今农村土地面临怎样的问题?并说说今后该如何解决?
(5)请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农民过上好日子献上一策。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
20世纪90年代,我国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 )
1953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路线指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