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材料二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2)依据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两个突出的方面? 这些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何意义?

材料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会场上回荡的时候,让每一位在场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3)依据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1)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成就: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或者回答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意义: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历史意义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 根据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或者回答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制建设取得成就的意义是,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其历史意义是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剧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1)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境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2)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至少写出2个)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简要概括伟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查看答案

2017年,新中国的年轮刻上了第68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从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依据所学内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举出两例) 我们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又走了哪些弯路?(至少答出一条)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524

20 370

102 308

421 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 826

7 073

28 762

 

(3)材料三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2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国共产党两次重大会议,说出这两次会议的名称?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查看答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位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说明(    )

A. 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B.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C. 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    D.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

 

查看答案

香港媒体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指的是(    )

A. 尊重历史与现实    B.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 香港的顺利回归    D. 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