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统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书书写 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老人”指的是谁?
⑵“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喻指什么?
⑶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年浩劫,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深深的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新起点,悄悄的,一场新的变革在神州大地上揭开了序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议决定实行什么基本国策?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首先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实质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时至今日,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农民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不高、生态环境破坏、生产技术和效率偏低等。请你根据你所学知识和对现实的了解,给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点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请问,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何种计划?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2)“一化三改”中的“三改”具体指什么?
(3)“三改”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三改”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5)“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分别指的是?
(6)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怎样的丰富经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 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
(2) 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3) 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下图是( )
A.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B.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C.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D.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