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
A.创立科举制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设驻藏大臣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冰父子——修筑长城 B.司马迁——著《史记》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戚继光——抗击倭寇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唐朝的经济繁荣 B. 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 抗击外来侵略 D. 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多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寒窗苦读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衣服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在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顔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送他景德镇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佣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诵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此行目的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开创于何时?
(4)张三所朗诵的《忆昔》反映了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为什么会出现“开元全盛日”?
(5)上述材料中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