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纪念那一群可爱的人。”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  )

A. 中国人民志愿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工农红军    D. 抗日义勇军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由此可知,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属于理解层面,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根据题干材料判断出,这些“最可爱的人”参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在战争中涌现出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显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放前,官僚资本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金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于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是(  )

A. 限制    B. 赎买    C. 入股    D. 没收

 

查看答案

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材料中“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怎样调整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一位杰出老人的智慧】

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2)请列举出广东的一个特区,并说说特区的作用。

(3)依据材料,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

(4)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建国以来,工业化历程艰难曲折。

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 据材料二图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工业建设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部门? 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

(3) 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时哪一场运动与之有关?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某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农村农民生产怎样的情况?其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农村改革的什么制度?首先实行这个制度的地方是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