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1)问题:前代藩镇割据,把控赋税收入,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等等。治国方略: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皇帝总览兵权,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等等。 (2)态度: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以预防,“内患”“深可惧”。出发点:巩固皇帝的 统治地位。 (3)利:有效防止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弊:机构重叠,文官治军,名实分离;财政拮据,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转嫁于民,造成农民起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方镇屯重兵”和材料二中的“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可以分析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藩镇割据问题,藩镇割据把控赋税收入,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等等。 依据所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国方略。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皇帝总览兵权,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等等。 (2)依据材料三的内容“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甚可惧也。”,可见宋太宗认为内患比外患重要,他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巩固王权。 (3)依据材料四中的内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可以分析出利是有效防止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其弊端是机构重叠,文官治军,名实分离;财政拮据,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转嫁于民,造成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北宋的灭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北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要注意掌握北宋在各个时期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产生的历史影响,能从正反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唐太宗经常告诫臣下的话,他为什么要引用这句古训来告诫臣下?

(2)基于材料一的认识,唐太宗即位之初在经济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

(3)材料二是唐太宗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话?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优良品质?

 

查看答案

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

A. 黄道婆          B. 班昭         C. 李清照    D. 武则天

 

查看答案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

A. 苏轼    B. 郭守敬    C. 赵孟頫    D. 张择端

 

查看答案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

A. 创设科举    B. 改进活字印刷    C. 重文轻武    D. 鼓励海外贸易

 

查看答案

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  )

A.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 金军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C. 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 南宋与金达成协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