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既有实际的应用作用,也有象征意义,它有一种文化的凝聚。运河“实际的应用作用”主要指( )
A. 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实现了南水北调
C.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 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 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 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 杨坚 B. 赵匡胤 C. 李世民 D. 杨勇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整体世界资本市场开始形成;从资本主义萌芽到手工工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都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百度文库《资本主义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习近平《2017达沃斯论坛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开启了丝绸之路,首次开通陆路交流;唐朝对外交往更为繁荣,与日本等东亚诸国交流频繁,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到了明朝后期,这种一贯开放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清政府更是严格限制对外交通与海外贸易。
——摘选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被迫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这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摘选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选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
(2)请指出材料二中的“五口通商”与材料三中的“经济特区”的本质区别。
(3)根据材料二,评述五口通商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启蒙运动的出现根源于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这种论述体现的历史观是
A. 唯物史观 B. 全球史观 C. 革命史观 D. 文明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