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透示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在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改革可以为现今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中的演说

材料四  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主张从“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过渡,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在材料一中,卫鞅主要表达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3)材料三中为战胜“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一对策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四是苏联哪位政治家的改革措施?改革失败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5)从上述改革的成败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1)商鞅;实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或“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3)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4)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 (5)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改革;改革要有坚定的信心,科学决策;改革要上下齐心,攻坚克难;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改革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改革必须遵循政治、经济规律等.(任选1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商鞅;“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必效法古代,表达了商鞅实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的“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因为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3)材料三中的“恐惧”指的是经济大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4)依据材料四的“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主张从“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过渡,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是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都顺应了历史潮流,取得了成功。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改革;改革要有坚定的信心,科学决策;改革要上下齐心,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改革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改革必须遵循政治、经济规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外贸易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仍在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马戛尔尼使团乾隆五十八年访华时日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2)材料二中费正清评述的“某一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与明清统治者分别是如何对待对外贸易的,并简要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长于扬州,成人北京,立业于昆明”。曾于2008年1月8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东亚植物区”概念的著名植物学家是(   )

A. 江上青

B. 吴征

C. 朱自清

D. 吴登云

 

查看答案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  )

A. 新罗    B. 日本    C. 意大利    D. 印度

 

查看答案

有数据显示:1973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比利时的出口额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28%和近50%,美国和日本分别为7%和13%,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和日本遭到经济危机的重创    B. 欧洲一直得到美国和日本的援助

C. 欧元的启用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D. 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关税

 

查看答案

解读下列两图,它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

 

A. 全球化、多极化    B. 多极化、工业化    C. 信息化、全球化    D. 工业化、信息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