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 )
①耧车 ②曲辕车 ③翻车 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 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 开凿了大运河 D. 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其中闻名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青瓷 C. 青花瓷 D. 白瓷
在近现代历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哈定总统邀请九个大国于1921年11月出席会议,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最后一点是特别关键的……中国人也出席了会议,他们痛苦地抱怨受到的待遇有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之后又无人理睬。
——《美国世纪》沃尔特•拉菲伯等人著
材料二: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会议”最后签订了哪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材料中“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是什么意思?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表现。
(3)图一反映了美国对日本采取何种政策?图二反映当时的中美关系如何?这种关系是在什么国际格局背景下形成的?
(4)你认为中美日三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给广大民众带来福祉?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透示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在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改革可以为现今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中的演说
材料四 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主张从“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过渡,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在材料一中,卫鞅主要表达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3)材料三中为战胜“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一对策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四是苏联哪位政治家的改革措施?改革失败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5)从上述改革的成败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