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来从越南传入的优良水稻品种...

材料一: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来从越南传入的优良水稻品种,分给这一地区的农民播种。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1)材料一中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这反映了宋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新特色?

(2)材料二、三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回答两点)

(3)材料四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这对后世统治者有何启示?

 

(1)占城稻.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2)经济重心南移。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北方人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③南方具有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⑤新品种在南方的引种和推广⑥交通技术的发展(如造船和航海技术)⑦商业流通的便利。(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启示:统治者要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统治者要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关心百姓疾苦;要重视兴修水利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从越南传入的优良水稻品种”,结合历史知识可知,宋朝从越南引进了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这反映了宋代通过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来发展农业。 (2)根据材料二、三“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由“宋代谚语”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为当时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防止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3)根据材料四“元世祖的思想”,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他的思想给我们的启示:要重视农业,以农为本;要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关心百姓疾苦;要重视兴修水利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的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是谁?他的治国措施有哪些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哪一事件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查看答案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的统一,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七下《中国历史》

(1)哪位皇帝实现了隋朝的统一?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时修建了哪一重大工程?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选官依据上,这一制度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材料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存在不到四十年的隋朝随之灭亡。

——改编自七下《中国历史》

(3)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他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看答案

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主要是因为(   )

A.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到外国去    B. 唐朝时中国人以“唐人”自称

C.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 唐朝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查看答案

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要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

A. 铁钱    B. 铜钱    C. 交子    D. 银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