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郭德宏教授表示,若不把该事件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

郭德宏教授表示,若不把该事件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

的抗日战争之外。“该事件”指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A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有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这些抗战也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英勇斗争,不应该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由此可知,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因此,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日战争的开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查看答案

请回答:

(1)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上图反映的朝代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请列举在这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出现的两位杰出人物。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统治者实行了什么管理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图片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今天哪个地区?元朝对该地区的有效管辖有何历史意义?(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一: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来从越南传入的优良水稻品种,分给这一地区的农民播种。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1)材料一中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这反映了宋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新特色?

(2)材料二、三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回答两点)

(3)材料四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这对后世统治者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的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是谁?他的治国措施有哪些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哪一事件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查看答案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