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1)史料一般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第一手史料: ;第二手史料: 。 (只填序号)
任务二 【运用表格——归纳历史影响】
(2)完成下表中①②两处的内容。
| 文艺复兴 | 启蒙运动 |
核心思想 | ① | 理性主义 |
批判对象 | 天主教会 | 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 |
代表人物 |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 ② |
共同影响 | 宣扬了资产阶级思想,开启了民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
任务三 【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中1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图二中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全世界的13.7%的原因。
任务四 【构建联系——阐述历史过程】
(4)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组,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面的时间数轴,回答相关的问题。
(1)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步。图示一中的重要事件A是什么?第三步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哪一年,有着怎样的的意义?
(2)在图示二美国发展之路上,独立战争中发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按照提示的时间填充事件B。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的重大发明有哪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以上材料,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时正处于在哪场运动中?根据材料一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哪种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材料三:
(3)邓稼先等归国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摘自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4)“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了哪一发展战略?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道路 | 开创了一条 道路 |
(1)请按照提示完成表格中所缺部分的内容。
材料二:
(2)根据诗歌指出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一例,并说明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3)1938年和1940年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此后,我党领导我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5)根据以上内容概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是哪些?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记录了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作者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这说明了( )
A. 亚洲国家生产水平高 B.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 美洲工业生产水平低 D.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