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元老,筹三省(注:北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评论的是谁?任举一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由湖南籍人士所创办的“机厂”。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任答两点,可以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一役”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主要爱国活动。(答两具体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事件为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

(3)为了改变材料二中提到的国人对国事的“漠然”,20世纪早期,中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努力?请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

 

(1)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 (2)国家将国人看做奴隶/国人认为国事与己无关/地大、交通不便造成的隔阂/受打击不够巨大,没有激起国人重视等;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使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 (4)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张謇的评论者”,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四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元老李鸿章。洋务运动时期湖南人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对国事‘漠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国家将国人看做奴隶,国人认为国事与己无关,地大、交通不便造成的隔阂,受打击不够巨大,没有激起国人重视等;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主要爱国活动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使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由“20世纪早期,中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的努力”。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领导新文化运动。 (4)根据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是由洋务运动学习器物(技术)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再到爱因斯坦……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人物有何成就? 图二所示物件的历史价值是什么?试举一个能够说明我国古代金属冶铸技术发达的例子?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科学技术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哪两项发明从航海和军事上“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请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的“科学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这又反映了科学技术怎样的影响?

(4)以上内容对我国今天发展科学技术有何启示?(答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限制、约束)。中国乃不国矣。

—— 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若曾的海防主张与春秋战国时期哪位军事家的什么思想类似?遗憾的是,明清以来中国却出现了一种有“海”无“防”的局面,这导致哪一列强轻易打败中国并迫使清政府签下割让香港岛的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局面的出现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何联系?

(3)综上所述并联系当今局势,请谈谈你对“海防”的认识。(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查看答案

世界三大主要人种指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 )

 

查看答案

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