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
A. 秦始皇 B. 张骞 C. 汉武帝 D. 班超
探究历史遗迹是后人挖掘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我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原始人类的认识有( )
①建房造屋过定居生活 ②手工制作技术的进步
③磨制石器使用于生产 ④原始农耕文明的出现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人类文明在传承与交流中发展,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形势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切感到和平与对话的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发现了以人为本、勇于追求、乐观向上的精神;又从《圣经》里找到了早期基督教的理想:人们不分种族、无论贵贱,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张跃发主编《近代文明史》
(1)据材料二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不得摘录原文)并概括文艺复兴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
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何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通过哪一措施“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材料三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来自“对立世界”的威胁?
材料四 加强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人民感情。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
——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
(4)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20世纪上半期,主要大国之间“以利相交”的重大结盟事件,并分别分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说历史
(1)比较两图,指出俄中两国苏维埃政权在分布上有何不同?
材料二 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摘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使材料中“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的史实。(写出两例即可)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4)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你认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1日文章称,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
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
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材料三 见下图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言论出自哪部书?
材料二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哪一项发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华新闻网》
(4)依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为什么不能丢掉中华传统文化?概括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