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公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在全国农村展开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是什么事件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2分) 材料中符合农民自身利益的内容是什么?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了中国现代史史上的两位历史人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谁领导人们当家做主站起来?谁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2)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策? 农村改革首先从哪个省开始?
(3)1980年被开放为经济特区的是那四座城市?目前我国已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材料二:(如下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2)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3)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4)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为我国的什么节日?
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
A.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 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 依法治国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 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D. 政企分开
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借鉴苏联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