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悼念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谁?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2)根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哪位伟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带来了什么深刻教训?

 

(1)毛泽东;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反革命集团;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周恩来 (4)“坏事”指的是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好事”是它给党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毛泽东;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2)根据材料一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可知,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拖着病重的身体主持中央工作,挽救了损失,使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恢复和好转,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人民都非常爱戴他。 (4)根据材料三结合中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坏事”是指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好事”是指它给党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三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四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1)请在我国一五计划成果图(左图)中,适当位置填出以下事件地理位置的英文符号:

①A.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B.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

②仔细观图,说明一五计划中我国主要发展什么工业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右面中国地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出以下城市的英文番号:   A.浦东    B.重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后判断:

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1988年,国家又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以下表述是从上面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划“A”;违背了上面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横线内划“B”;是上面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划“C”。

(1)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______

(2)海南岛是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___

(3)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带动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的发展,两江新区的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 ______

(4)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______

(5)对外开放的扩大,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______ 。

 

查看答案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B.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