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我派代表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进行谈判……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和羁绊,回到了祖国大家庭……”

——《达赖喇嘛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作的讲话》 (1956年)

(1)1951年,“我派代表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进行谈判”的结果是什么?这一结果有何意义。

材料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同胞最为关注的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问题上,依然采取模糊的态度、回避的做法。……并没有明确接受“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这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并不能为大陆方面和国际社会所信服……

——2016-05-21 12:30:03   中国新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九二共识”?

材料四  台湾《旺报》13日发表社论指出,大陆积极制定计划,加强两岸民间交流,为台湾青年“登陆”就业大开途径,让两岸红利能够普惠于台湾民众,新一波“登陆”热,也警示蔡英文当局,不要在两岸关系政策上继续一意孤行。

——2017年04月13日13:31   中国台湾网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不利因素又是什么?

 

(1)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有利因素:①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其它言之有理亦可,任意两点)。不利因素:台独势力仍然存在。 【解析】(1)根据材料一“1951年,‘我派代表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进行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1951年达赖喇嘛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进行谈判商议解决西藏问题,通过谈判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根据材料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4)根据材料四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①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不利因素:台独势力仍然存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 “80年代中后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处于多次跳跃的强制性变迁之中,周期之短、规模之大皆前所未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1)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反应了我国农村发生了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次调整后,使得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逐渐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材料二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哪一举措的正确性?其中的“社”是指什么?

材料三  1958年的两则新闻报导

   

材料四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3)材料三两则新闻报道的粮食产量是否真实?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和危害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新中国的成立也开启了中国法制发展史的新纪元。阅读材料,结合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今北京)召开。……1949年9月17日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中国政协网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2)图1中,毛泽东在当选的职务是什么?图2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何年何月何日?

(3)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你对此如何理解?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4)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查看答案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设立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