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打倒一切,造反有理” ③“以钢为纲”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①③②
【团结与统一】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是怎样实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但西藏地区的百万农奴仍然生活在农奴主统治之下,后来他们是怎样翻身作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2分)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
(3)大陆方面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毫不动摇,“九二共识”对于处理当前紧张的两岸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4)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各举一条)
【改革之路】
材料一 :饱受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时间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
(2)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其中有一处又是近代我国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请问是哪一经济特区?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发展才是硬道理。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一事件为什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事件”的?
材料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4)说说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探索之路】
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材料二: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联系起来。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究,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党出现这两个失误的原因,你认为最主要的什么?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复兴之路】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增长100%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 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强基固本】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的“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目的?
材料二:那时,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有的还分到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
(2)材料二中的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依据是哪一个文件?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使农民摆脱了地主束缚,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此之前,地主是怎样束缚农民的?
材料三: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社。若干两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3) 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随着公有制的建立,我国的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什么?
材料四 :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冬,18位农民实施了“大包干”。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粮食就获得大丰收,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
(4)材料四中,凤阳县小岗村的巨变,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推行这一体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