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特别是制瓷业兴旺:主要名窑有_______、_______和哥窑。
③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地区。
(3)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圣者莫过于唐。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诗人和称号。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独爱之如一”,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
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