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回顾1950年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 )
A. 《土地法令》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共同纲领》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抗美援朝
C. 解放西藏 D. 大炼钢铁运动
如下图是学校历史宣传周活动中的一张老照片,小蔡同学发现图下面的标签不见了,他决定添加上,你认为最合适的名称是( )
A. 开国大典的举行
B.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C.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特别是制瓷业兴旺:主要名窑有_______、_______和哥窑。
③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地区。
(3)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圣者莫过于唐。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诗人和称号。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