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开创一条出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特区的体现在哪里?我国设计经济特区的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二          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中的时间。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材料特别行政区“特”在哪里”?

(3)从以上国家制度创新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或进行现代化建设) (2)1997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第一小问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因此经济特区的“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同样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即进行现代化建设。 第(2)题考查材料信息分析能力,第一小问香港回归时间,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底中英两国经过两年谈判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第二小问注意题干信息“根本原因”,香港能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很多,如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祖国统一是人民的愿望和大势所趋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归结于国力的强盛,要知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史实;第三小问按题干要求可直接从材料中获取,即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第(3)题开放式题型,对创新的启发可从多角度入手,比如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重要性: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怎么进行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国家要鼓励各种创新人才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哪两件重大事件?

[文献中的历史印记]

    我国宪法的公布,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奋斗获得伟大胜利的一个成果。但是这并不是说,宪法公布以后,宪法的规定的任何条文就都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起来。不是的。……它在我的国家生活的最重要的问题上,规定了什么样的事是合法的,或者是法定必须执行的。又规定了什么样的事是非法的,必须禁止的。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宪法何时颁布?它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 [票证中的历史印记]

 

(3)从票证A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除上述角度外,你还能从哪些角度寻找历史印记?(列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请你结合下面材料,联系有关史实,参与其中学习。

材料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问材料一中的“大会”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二:

图1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图2 解放军进入北平,群众夹道欢迎

(2)图1和图2分别是淮海战役与解放北平时的情景,由此你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

(3)图3中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图4中1958年后农业产量下降,群众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4)材料中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在我国农村表现为怎样的形式?

(5)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谈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21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神奇逆转】

材料二  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 2 )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时期我国在汽车工业和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

【艰苦创业】

材料三  1962 年 12 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哪些精神?

【改革发展】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这条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科技创新】

材料五下图反映了科学家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长势。

(5)材料五图片所反映的是我国取得的什么科技成就?

 

查看答案

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路的是(  )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C. “摸着石头过河”    D. “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查看答案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是(   )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