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明经科”“进士科”判断出科举制是分科考试的方法;从明经科、进士科录取的比例,可以判断出是择优录取。科举出身的官员占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所以不能说是主要来源。材料中没有提到科举考试的时间,所以排除②④,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提倡节俭    B. 爱民如子    C. 勤于政事    D. 善于纳谏

 

查看答案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   )

A. 都江堰    B. 丝绸之路    C. 隋大运河    D. 秦长城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列宁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此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查看答案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78年底,某村的几个老农商量说:“只有分田到户才能吃饱肚子。”队长严峻昌当时想:管它倒霉不倒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满意了,做饱死鬼强过做个饿死鬼。”最后就把村里的田地分到每一户农民家里。

(1)上述情境中“分田到户”,是我国后来在农村逐步实行的什么制度?

(2)这个制度最早在哪两个省开始实施的?

(3)这个制度对中国农村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料

推    论

正确与否

(1)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

代的发展,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科举制度相对公正公开,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

 

(2)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

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3)

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中,爱吃西餐和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

当时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

 

 

(4)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于国王权利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5)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6)

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

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

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

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

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马歇尔计划”出台的

目的是扶持西欧国家和

遏制苏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