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含义是地方将领大臣的权利太大,皇帝弱,臣子强。只有拿走他们的权利,将钱币统一标准,拿去他们的士兵,国家自然就安宁了。)

(1)请回答:宋太祖赵匡胤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      )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      )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      )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1)杯酒释兵权;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 州之上设转运使……(3点即可) (2)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些措施”,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赵匡胤在五代十国分裂割据背景下,经“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后又削平了南方割据势力,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州之上设转运使等等,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①判断“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由于宋朝重文轻武,因此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是正确的; ②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是错误的,因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和知州相互牵制; ③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是正确的,因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宋朝扩大科举录取人数,目的是防止落第者造反 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一直延续至南宋; ④“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是错误的,因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宋朝就是兵权两分,武将只有指挥军队的权力,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文官手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一例)

(2)从材料二看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中“布达拉宫”的修建与我国历史上哪件史实有关?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并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4)通过上述史实,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民族关系的大团结?

 

查看答案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材料二:唐朝户数比较图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2)图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3)在“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中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与之有关的史实,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双字星。

B. 两宋时,词广为流行,达到巅峰。

C. 元朝时,曲是最活跃的文学形式。

D. 苏轼(苏东坡)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查看答案

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下列科技成果最具革命性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的是 (    )

A. 杭州    B. 大都    C. 东京    D. 兴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