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
材料四:天竺戒旺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陈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至此称扬?”
问题一: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谁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杜甫的诗因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杜甫本人被誉为“ ”?
问题三: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天竺”指今天哪里?玄奘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此书的书名是?
材料一:左图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
材料三: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材料四: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请写出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A.________ C.________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隋朝前后我国选官制度的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制度的变化有何作用?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具体表现?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的是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在他的统治措施中哪些体现了这些思想?
问题五:综上所述,隋朝的繁荣和灭亡以及唐朝的繁盛对我们今天国家的治理有何启示?
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 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
C. 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
D. 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 )
A. 地理研究 B. 天文观测
C. 迷信活动 D. 航海辨别方向
根据下面的古代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推断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建制是( )
A. 郡、县
B. 郡国并行制
C. 路、州、县
D. 行省、路、府、州、县
哪一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A. 西域都护府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察合台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