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7 年 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

2017 年 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做出贡献的人不包括(   )

A. 郑和    B. 玄奘    C. 鉴真    D. 张骞

 

C 【解析】鉴真是东渡日本不是西域,郑和下西洋是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玄奘去西域取经也为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张謇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所以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做出贡献的人没有鉴真,答案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是四方秦朝印文,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   )

①创立了皇帝制度   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骨耜       ③半地穴房屋遗址       ④稻谷遗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10分)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一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价格跌到了最低,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西欧、日本不同时期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四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另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实施后起了什么作用?

(2)为应对"萧条“,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的图示反映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共同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什么趋势?

(5)上述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给经济崛起中的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10分)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一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哪场战争后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掀起”自强'运动"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三中"这场思想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后期,宣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查看答案

(10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吸引了无数观众去了解秦朝的历史。

材料一 《大秦帝国2:纵横》讲述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秦国,惠文王任用张仪,再一次君臣携手,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奠定了泰国强大的基础。

材料二 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郡县是相对于分封而言的,二者之不同,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前356年泰孝公任用商鞅,”君臣携手"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会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同学和刘芳同学产生了分歧(见下图),两位同学评价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4)材料二中两种政治制度在”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