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

                 

图一 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  图二 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图三 西雅图反全球化浪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

(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1)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4分) (2)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观点与理由要一致,只写观点,不写理由不给分。观点1分,理由2分) (3)认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要顺应潮流,把握给予;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2分)“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式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化运动。(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解答思路如下: (1)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和“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信息反映了美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然后经历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进行了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20世纪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等确立了美国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 (2)材料二中的“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信息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如果赞同,就从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方面回答,如果反对就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方面回答即可。 (3)要求学生回答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 的认识,认识全球化运动,学生要从两方面既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回答,有利方面是全球化是历史趋势,对经济的发展和交流有利,回答不利的方面要从全球化是西方主导的,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认识反全球化运动要从全球化运动的利弊两个方面回答,首先认识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交流,但是正式因为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全球化运动带来的弊端,反对它能够防止其不利影响的蔓延,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等。 考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调整巩固和经济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旧中国的农民不仅缺乏土地,生活无着,而且国民党保长随时以各种方法争收苛捐杂税相要挟,农民无法承担,导致一户户农民家破人亡。

材料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因此中国农业迸发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旧中国农民“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的根源是什么?

(2)为什么“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说“有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材料三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布克哈特评论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思想家推崇什么主义?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这场运动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4)概括上述三场运动的共同性质。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读图并回答问题

(1)据图文信息,依次指出图片中的四位杰出历史人物。

(2)分别概括指出以上人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及其影响。

(3)你怎样认识杰出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关系?

 

查看答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注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  )。

A.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 “相互合作”的思想

C. “共同发展”的思想    D. “永久和平”的思想

 

查看答案

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

A. 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B. 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 欧洲联盟的建立    D. 世界人民厌恶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