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诸...

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诸侯和官员的任命,实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的世官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进城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形成时间及弊端。

(3)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赞美”科举制的主要原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1)世官制; (2)察举制,汉朝,西汉汉武帝,弊端:作弊;名额太少; (3)原因:科举制的优点(选贤任能、公平公正);中国社会注重人情与关系;北洋军阀拥兵自重、强权选任官员。 积极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答其中两点)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可知,西周时期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世官制。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察举制形成时间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第三问依据材料可知,为了入仕请托舞弊,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名额太少。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能选贤任能、公平公正;中国社会注重人情与关系;北洋军阀拥兵自重、强权选任官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隋唐兴起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翎《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和目的。

(5)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查看答案

1918年,山西省在省长阎锡山的推动下开展教育改革,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这一改革的背景是(    )

A. 辛亥革命的发展    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查看答案

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中国抗战

 

查看答案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民族主义思潮已影响到民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