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走向,……从此宪法精神作为中国政治的最高精神和原则,成为近代政治制度的保障。以后的中国历史,尽管宪法的命运多舛,但宪法的精神一直维持不辍。

——刘庆楚《民族复兴史上的三大历史“飞跃”》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政治走向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说明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和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1)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目的: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辅助军亊工业。 原因:淸政府财政困难:民间存在大量游资: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 (3)阶段: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 原因: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政治走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地主阶级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为了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洋务派决定兴办民用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官商合办民用工业是为了辅助军亊工业,解决解决困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要求官商合办的原因是淸政府财政困难,民间存在大量游资,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艰难曲折,先学习外国的技术,再学习外国的制度,再到学习先进的思想,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由于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了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诸侯和官员的任命,实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的世官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进城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形成时间及弊端。

(3)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赞美”科举制的主要原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翎《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和目的。

(5)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查看答案

1918年,山西省在省长阎锡山的推动下开展教育改革,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这一改革的背景是(    )

A. 辛亥革命的发展    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查看答案

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中国抗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