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结合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所述史实属于哪一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1)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的开展。 (2)“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明治维新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政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制度创新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指的是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火车轮船的发明,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 (2)第一问依据材料所给信息电报铁路第一台纺纱机,结合所学可知,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等,由此可知材料是关于器物和经济的改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政权。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从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解析,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950年四川贫农分到了土地     图2 1980年农民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1)材料一中图一、二的历史情境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图3  邓小平                      图4  袁隆平

(2)新浪网报道图3、图4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图5  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图6  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收入情况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表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多次遭受列强入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三

   

美国“飞虎队”到中国对日作战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王朝为了在地理空间上整合,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 “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材料二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3分)这些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查看答案

一位史学家说: “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 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 而且还是人脑的延伸, 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  计算机技术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查看答案

经过9个多月的争论和酝酿,今年3月29日英国政府宣布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英国“脱欧”将由此迈出标志性一步。这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各种文明的共存与融合

C. 经济全球化正在重新校正    D.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