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的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构成(...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的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构成(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历史时期为(    )

A. 西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由此分析,B项秦汉时期符合题意,此题选B。 点睛: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的掌握和认识,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商君列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魏书•高祖纪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阅读材料,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①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②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③孝文帝认为土地兼并严重故要均田④改革应依据国情,顺应历史潮流

⑤改革会遇到阻力,付出沉重代价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远古时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以下属于传说的是(    )

①神农尝百草②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③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④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⑤北京人头盖骨遗失之谜⑥炎帝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③

 

查看答案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结合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所述史实属于哪一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950年四川贫农分到了土地     图2 1980年农民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1)材料一中图一、二的历史情境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图3  邓小平                      图4  袁隆平

(2)新浪网报道图3、图4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图5  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图6  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收入情况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表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多次遭受列强入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三

   

美国“飞虎队”到中国对日作战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