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以下哪幅地图反应的史实( )
A.
B.
C.
D.
2016年上半年,我国考古人员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等随葬品,最终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在猜测却缺乏充足证据的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这表明( )
①考古实物的发掘,是对史实的重要补充 ②对于史实的研究,考古发掘是唯一手段
③历史研究过程中,考古手段最具权威性 ④对于民间的传说,也需要借助考古证实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的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构成(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历史时期为( )
A. 西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史记•商君列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魏书•高祖纪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阅读材料,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①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②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③孝文帝认为土地兼并严重故要均田④改革应依据国情,顺应历史潮流
⑤改革会遇到阻力,付出沉重代价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远古时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以下属于传说的是( )
①神农尝百草②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③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④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⑤北京人头盖骨遗失之谜⑥炎帝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③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结合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所述史实属于哪一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