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事件标志着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并艰难发展”?
图二人物是清末状元实业家 ,他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缩影。
材料二: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李克强总理说:“中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丝毫不能忽视。推动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走出去,将倒逼我们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
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举措。”
——人民网
(3)结合近百年来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与完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幵,使得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错误: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 )
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3)1992年以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
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4)邓小平首先针对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掌握史学常识与学习方法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关键。
(1)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如果我们要研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应该选择的史料为《 》。
(2)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中华民国六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一年是公元 年。
(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罗斯福实施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 管理,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展现出光明前景。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同代表大会在 召开。
(2)1935年1月召开的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1990年,我国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 新区的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交融。
(1)唐朝高僧 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2) 19世纪近代通讯工具电话、 传入我国,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的《 》,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突出的主题。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时代主题的是( )
A.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B. 绞死希特勒 C. 古巴导弹危机 D. 互联网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