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 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
某历史活动小组以《中外科技活动的变迁》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数据对比】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1)根据上表分析16世纪前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
【时空对比】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2)上面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请写出图中A处国家的名称。分析科学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A国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探究你认为中国能否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理由。
机遇稍纵即逝,国家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入欧 | 英国脱欧 |
1973年,英国首相希斯重启加入欧共体谈判,终成为成员国。 1993年,英国首相梅杰举行公投,决定英国继续留在欧盟。 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计划在1997年后加入使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
|
(1)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入欧”过程,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贡献为30%左右。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和高科技化……微软公司到如今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世界近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说说美国传统产业进入什么时代?并归纳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所述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对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事件标志着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并艰难发展”?
图二人物是清末状元实业家 ,他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缩影。
材料二: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李克强总理说:“中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丝毫不能忽视。推动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走出去,将倒逼我们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
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举措。”
——人民网
(3)结合近百年来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与完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幵,使得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错误: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 )
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3)1992年以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
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4)邓小平首先针对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掌握史学常识与学习方法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关键。
(1)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如果我们要研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应该选择的史料为《 》。
(2)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中华民国六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一年是公元 年。
(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罗斯福实施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 管理,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