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各国经济发
展背后的规律值得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寻访美国经济成长之路】
(1)面对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那场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了什么政策,使经济复苏走向成功之路?
(2)二战后美国成为了“经济巨无霸”,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三足鼎立】
(3)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20世纪70年代,这种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除美国外的另外“两足”是指哪“两足”?
(4)有人这样总结其中“一足”崛起的原因:“外力扶持促进经济恢复”,“经济发展推动相互合作”,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经验总结】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能从中汲取哪些宝贵的经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上下求索,其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继承、扬弃和超越了辛亥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新中国。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转折。一次是革命时期生死攸关的转折,一次是建设时期伟大的转折,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材料三: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四: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高举旗帜,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两次转折的名称,并说出两次转折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两条道路的名称。
(4)材料四中“高举旗帜”的“旗帜”是指什么?这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首先提出来的?你能感受到两位伟人的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请回答:
(1)材料所强调的”和”是指哪种”和谐”?
(2)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史上,中国用和平方式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请举一例
(3)民主与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十八世纪时美国、法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件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4)战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二十世纪人类遭遇了两场世界性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你认为哪些政治和经济因素有利于推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感叹于雾霾天气,就连下的雨都是泥雨,我们怀念2006年的扬州曾被联合国授予( )
A. 建设成就奖 B. 文明城市奖 C. 最佳人居奖 D. 精神文明奖
最早的扬州城是吴王夫差所筑,至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该城是( )
A. 润州 B. 秦淮 C. 邗城 D. 广陵
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王维 C. 张若虚 D. 白居易